米乐新闻
中国的认证市场从方兴未艾起步阶段,经历了千禧年前后的蓬勃发展期,到目前已进入成熟市场阶段。但中国认证行业在飞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负面现象,比如:
l 有些受审核方对审核活动只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并没有将体系策划的输出落实至企业的管理活动中;
l 部分企业申请认证不是因为企业本身管理的需要,而是行业的大势所趋或被动地满足客户的直接要求。
就认证行业本身而言,首先它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而是中国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为实现与国际接轨而引入的一种实现符合性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在短期内认证机构及企业可以从形式上来学习、贯彻和实施这种方法,但由于认证机构和企业的现状、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企业的习惯管理模式,以及人员的思维、工作方式与西方国家的差异,再加上在文化和语言方面的障碍等诸多局限,认证机构及企业对认证活动的目的、意义的充分理解和对其精髓的领会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就与认证机构相关的因素而言,似乎目前普遍接受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四方面的意见:
第一,认证机构数量过多。目前中国已有120家认证机构,许多机构的范围包括多个体系认证领域,而各领域的范围也覆盖了多数IAF导则界定的业务范围。这么多机构,而每个机构又大多展开广泛的认证业务范围,就机构本身来说,需要配备相应的管理资源和审核资源,资源的充分性对众多机构来说或多或少会存在问题。因此,在有些专业领域或认证环节上会显示出力不从心。
第二,由于认证机构多了,竞争也日趋激烈。而现有的认证机构绝大部分是商业公司,至少为维持公司的运转,必须要有一定的认证项目,有一定的费用收入,为了生存、为了能获利,有些认证机构就采取压价竞争,也有的对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企业让步,甚至放弃认证原则。
第三,由于认证收费低了,迫使认证机构在各方面降低成本,其中包括降低审核专业人员的酬劳。许多的认证机构通过降低审核员的人日费用,或固定年薪而超大限度地安排审核活动的方式,以及尽可能减少项目的审核人天的安排来减少审核成本,不能提供足够的时间给审核人员来做充分的审核准备和有效地实施审核。另外,认证机构为应对收入的减少,在人员的能力培训、技术资源的配备上减少或紧缩投入,使审核和认证管理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第四,由于从业人员个人收入的减少,或者对于认证行业种种负面现状的不满,相当部分有能力的审核员不得不忍痛离开这个行业。而现在从业的人员中,有很多人员则疲于应付现有的工作,无精力、无时间用于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知识。而且更有少数人员根本不遵守审核员的基本职业准则,不能坚持原则,不实事求是。
针对上述第一方面的原因,国家认监委(CNCA)在加强现有认证机构管理的基础上,停止受理新机构的审批申请,以国家调控的形式对认证机构的数量进行控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部分规模较小的认证机构也将会被淘汰出局。加上每年各方面的政府检查、行业监督活动也将使一些有违规劣迹的认证机构的资格被暂停甚至撤消,通过优胜劣汰逐步清理整顿认证行业,以提高整体素质。
对于第二方面的原因除了认监委的国家调控外,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以行业协会的形式,对中国的认证认可活动进行垂直管理米乐m6,采取了对从业人员加强注册管理、规范认证最低限价等一系列的措施,实施行业自律。根据对部分认证机构的调查,在措施实施之初,确实对其存在着一些不理解的情况,但随着措施的不断实施,部分没有实际能力或行为不规范的认证机构不断受到处罚并被排除出认证行业,特别是市场价格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使那些真正有实力且依法运作的认证机构开始尝到了规范竞争的甜头。
而对于后两个因素公司注册,由于认证机构似乎还没有由此受到直接、有威胁力的损失,自身的利益没有受到根本触动米乐m6,所以人们还没有对它们有足够的重视或主动去改善。但实际上认证机构若想发展,应从第三、四个问题着手,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行动。因为“以人为本”是所有国内、外认证机构成功的最重要的战略之一。认证机构如果需要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就应不断地招募选聘能力强且有职业道德的人员。理想的人员一旦确定,就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留住这些人员。今后认证行业之战,归根到底是人员之战。哪家机构能在人员之战中取胜,就可以在认证市场上独占鳌头。特别是中国一人一户制的贯彻实施,这将使人员之争变得尤为激烈。
此外,认证行业为了生存下去,更重要的还应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考虑,认真分析确认本机构真正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及时采取具有前瞻性的、积极的应对策略。
目前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焦点。国外的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与中国的贸易,获得最大的利益。而国内的企业也逐渐深刻地意识到,企业若想进一步发展,在不断创新产品的同时,还需将其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这一趋势影响到各企业对认证机构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国外认证机构,这主要是由于:
l 境外认证机构具备所谓国际认可的证书(如英国UKAS、美国RAB、荷兰RVA认可),尽管中国的认可体系得到了国际互认,但企业国外的客户往往要求获得指定国外认证机构授予的认证资格,特别是本土的机构;
l 中国认证机构在国外的市场宣传和认证活动相对较少,甚至大多数机构没有境外业务,所以,境外认证机构较国内机构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国家相对易被人所了解和接受;
l 境外认证机构通常不仅开展管理体系认证活动,还包括开展各类、各地区、国家的不同的产品认证活动和检测服务等,使得企业在同一家机构可能寻求得到其需求的全部的认证服务;
l 境外认证机构拥有不同地区、国家的分支机构,给跨国公司或合资公司带来认证服务上的便利;
l 多年的行业历史使境外认证机构在市场上已树立起良好的服务品牌,因此,他们在服务价格方面较国内的认证机构享受一定的优势。
现在多数认证机构已认识到不断拓展业务对于其生存和竞争的重要性,所以纷纷将其业务范围拓展到多个管理体系,并力争在个别领域如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国外认可机构的认可。另外,已有个别认证机构率先在国外开展认证活动。这些无疑将有助于认证机构加强其市场竞争力。
世界上,尤其是欧洲国家,管理体系认证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与中国认证机构不同的是,很多机构的前身是产品认证机构,管理体系认证服务只是后来机构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而开发出来的业务活动。尽管目前管理体系认证领域的发展处在一个相对停滞的状态,因为在这些机构,管理体系认证活动和服务只是机构业务的极小一部分,所以,管理体系认证发展趋势情况并不会影响到机构的整体运营,危及其生存。
而中国的认证机构多数没有产品认证的背景,目前除了个别机构以外,绝大多数机构只是从事管理体系认证活动。但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地巩固和加强,中国企业不仅需要国际认可的管理体系认证服务,它们对于产品认证,尤其是欧、美的强制性市场准入认证服务需求将变得更为迫切。未来中国的认证市场很有可能是产品认证为主导的市场,而管理山东体系认证将成为产品认证活动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及补充。
l 首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和服务,建立和维护自身的信誉品牌,在市场营销上扩大影响力,打造知名度。
l 其次,要时刻关注世界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据此致力于业务的不断拓展,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l 再次,要重视人员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以使自己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凸显自己的优势。
l 更主要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每一个认证活动都能成为成功的 “增值”的服务,使企业在得到客观评价以外,对企业改进有所帮助,感受到除了证书以外的认证服务的价有所值,否则,当人们不再看重或需要一纸证书时,认证(特别是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逐步被淘汰并消亡。
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家,什么事情都追求合理,这样一来认证显得就缺乏了一些严谨和严肃。编者按:实事求是才是让认证行业走向正轨的必然之道,弄虚作假终究害人害己
关注米乐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