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新闻
今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印发,提出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安徽省亳州市依托大数据技术,优化领取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资格认证方式,通过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不断提升政府数字化服务水平,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
“没想到啥也不用做,资格认证就完成了,线岁的刘素梅家住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为能按时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以前她每年都要专门跑到当地人社部门服务窗口进行养老金年度资格认证。今年5月,眼看要进行资格认证了,刘素梅却因身体原因住了院。“本来我还在担心住院错过认证时间,没想到还没去窗口,就收到了资格认证已完成的短信。”
改变源于亳州市正在开展的优化领取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资格认证方式工作。借助大数据手段,亳州市约有136万人将无需到相关部门现场办理,即可完成22项待遇补贴领取资格认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规定,领取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每年需进行一次资格认证。若逾期未认证,相关待遇和补助将停发。
“以前,群众需要去相关部门或社区服务窗口进行现场认证。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通过手机进行人脸识别认证即可自助完成资格认证。”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长安说,虽然人脸识别认证操作简单,但不少老年人不会或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仍然只能到服务窗口排长队。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亳州市人社局优化领取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资格认证方式,并将其推广应用至高龄津贴、退出村医生活补助等惠民补贴的资格认证上。
此次认证方式优化即通过多部门数据共享,运用大数据手段,比对群众出行、就医、养老院入住等信息,主动帮助群众完成资格认证,认证结果也在多部门间互通。“比如,有的老人刚去医院看过病,或者到银行办理过需要身份认证的业务,这些数据汇集起来,就不需要群众专门进行资格认证了。”陈长安说。
实现资格认证自动完成,数据汇集是关键。“接入的数据越多,能完成资格认证的群众也就越多。”陈长安介绍,亳州市委市政府通过打通各部门数据,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平台接入各部门数据库后,数据能够实现实时传输。”
今年5月,亳州市上线数字平台,实现了包括人社、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补助事项资格认证的联动办理和结果的互认复用,有效解决认证时间和方式不统一、认证结果不共享的问题。
坐在电脑前,亳州市人社局办公室主任柴涛向记者展示了该平台,轻点鼠标,即可看到跨部门的多种待遇和补助类型、领取人员名单、认证途径等。“截至目前,平台已经接入26个部门3490.94万条数据。”柴涛指着屏幕介绍,其中包含39项强认证数据和9项弱认证数据。其中,米乐m6能直接确认领取人员状态的数据为强认证数据,反之为弱认证数据。
“在上一次资格认证完成到下一年度资格认证期间,平台会不断抓取数据。当有一项强认证数据出现时,平台便会自动发送资格认证已完成的短信提醒。”柴涛说。
眼下,平台的比对成功率已达80%。陈长安介绍,剩下的20%由于抓取不到相关数据,还需采取人工服务兜底方式认证。在认证有效期结束前,平台会发送短信提醒群众通过手机自助办理;仍未按时办理的,社区和相关单位将安排工作人员上门确认。
“随着数据的不断汇入,比对成功率还将持续提升。”陈长安说,数字化手段有力解决了群众办事耗时耗力的困扰。
走进谯城区汤陵街道丰水源社区办事大厅,记者看到,大厅里有前来咨询政策的居民,但人流量并不大。
“过去这个时候,正是资格认证的高峰期,窗口前挤满了认证的老年人,多的时候有六七十人。”社区工作人员汪柯介绍,丰水源社区负责进行资格认证的各类待遇和补助项目加起来有15项,以前每年要帮2000多人完成认证。
“以往各类待遇和补助的发放是相对独立的,我们要和多部门对接,实际上很多工作重合度较高。”汪柯说,现在新系统可以完成大部分的资格认证,社区只需兜底核查少数几名居民的信息即可,而且认证结果实现了各部门间的互认复用,工作效率提高不少。
“以前,各个部门独立发放待遇和补助,存在‘冒领、多领、重领’的漏洞。”柴涛介绍,如今,依托建立起的待遇领取人员数据库和算法模型,通过对待遇领取人员情况和领取要求进行比对,堵住“冒领、多领、重领”漏洞。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自动资格认证和数据成果应用范围,完善平台基层服务功能,让更多群众充分享受到数字政务带来的便利。”陈长安说。
关注米乐m6